干宋

任鸟飞

首页 >> 干宋 >> 干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百炼飞升录 武炼巅峰 逍遥小憨婿 神魂至尊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回到明朝当王爷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大秦:瞎编功法,始皇求我长生法 
干宋 任鸟飞 - 干宋全文阅读 - 干宋txt下载 - 干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百六十章 西夏正式宣告灭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李察哥屡战屡败,李仁孝不是没想过换将。

但是,李仁孝又能换谁?

先不说,西夏除了李察哥以外,再没有第二个拥有统帅大军团作战经验的统帅。

——这就跟当初赵佶既对童贯失望透顶又不得不用童贯甚至还得给童贯封王是一样的,怨只能怨其国以前一点都不注重统帅的培养,致使一旦唯一的一个统帅不行了,立即就变得无人可用,哪像李存,从来都是平衡提拔和锻炼,使得大乾王朝能当最高统帅的将领,就是没有二十个,也肯定有十几个。

退一步说,其实就算西夏还有能代替李察哥的统帅也没有用。

乾夏两国的军队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级别上,这就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联军跟还以弓箭、长枪、大刀作为主要武器的清军交战差不多。

双方一交战,夏军仍然主要以传统的进攻方式,直接让骑兵上来硬冲。

但战马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动物,一旦受到伤害就会惊慌失措到混乱,必然会导致骑兵的攻势被打乱,本想冲乱敌人,结果是乱自己。

偏偏,乾军开战前,大多都是用红衣大炮等火器开路——就是没有红衣大炮,也有肯定有虎蹲炮之类的速射炮,就是没有虎蹲炮这类的速射炮,也有列装越来越多的燧发枪。

这对以骑兵为主的夏军形成了天然的克制。

结果,很多时候都是,乾军这边一开火,夏军那边的战马就因为炮火的爆炸声而受惊,四处逃窜,轻则打乱阵型,重则导致军队崩溃。

见此,乾军这边的重骑兵在前、轻骑兵在后,一个冲锋,就能彻底击溃夏军,然后轻骑兵上前,一顿掩杀,就能取胜。

另一方面,夏军(也包括吐蕃诸部、草原诸部、西域诸国)的大部分将士,都没有跟乾军交战的战场经验。

这使得夏军在面临乾军的炮弹和刺刀时会受不了心理压力,进而就地解散——很多从前英勇善战的夏军(也包括吐蕃诸部、草原诸部、西域诸国)的勇士,在对战乾军时,只要大炮一响,他们就本能的凭借其高超的马术极速离开战场,心里可能还在默念:“还是保命要紧!”

话说,其实夏军也有一些火器,而且数量并不少。

——有一些火器是西夏人自己研发的,还有一些火器是投降西夏的宋军带过去的,任得敬和杜充就给李乾顺进贡过西宋小朝廷仿制的火器,还有一些是从金军溃兵那里辗转流入西夏的金人仿制的。

这些火器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质量太差。

先不说,这些火器打不打得响都是一个问题。

——西夏人根本不会保养黑火药,以至于他们的黑火药经常受潮,能打响的也就一半左右。

就是能打响了,也首先得确认,这火器是不是炸膛了,大量杀伤自己人,然后才能再看它对敌人的杀伤力有多大。

——由于西夏人手上的火器质量太差,又不懂用固定量的火药,其火器的火药装多装少全凭感觉,而在战场上那个极容易手忙脚乱的环境,肯定极容易造成炸膛。

怎么说呢?

要是那些仿制的没良心炮真能射中乾军将士,肯定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毕竟,没良心炮主打的就是一个口径大,因此,哪怕西夏的火药配比不行,又不是颗粒状火药,也肯定有一定的威力。

但考虑到没良心炮那可怜的射程和精准度,在大乾王朝这边有绝对压制性武器红衣大炮的情况下,没良心炮在战场上,尤其是两军野战时,真正能起到的作用真是太有限了。

还有那些仿制的轰天雷,更是问题多多——规格大小不统一,材质和装药也是五花八门,总之就是,火药质量差,制造工艺差,扔出去,大多只能炸成两半,侥幸砸到人,都砸不死。

至于仿制的虎蹲炮,那威力,打在乾军士兵的呢子军装上只是闪出一点火花,擦破了一点表皮,连一点伤痕都不会留下,这让乾军的军医十分高兴,为他们的医疗工作省出不少的物资与工作量。

倒是仿制的一窝蜂火箭、猛火油柜什么的,还是有一定的杀伤力的,可它们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红衣大炮面前,还是不值一提。

其实——

西夏人的火器之所以没用,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人上。

夏军(也包括吐蕃诸部、草原诸部、西域诸国)的将士习惯了用冷兵器,他们打心底里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弓马抗拒使用火器,所以,真正懂操控火器的夏军将士是少之又少。

以吴璘和李察哥打得震武城之战来举例。

就夏军的炮兵而言,夏军的没良心炮、虎蹲炮在战斗中就一直没有停过火,可他们的炮弹却全都打在战场的树梢上,一发没有打中,反而被乾军的骑兵找到西夏的炮营所在的位置,直接将夏军的炮营一锅端了。

换一种说法吧,夏军评判炮兵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打响没良心炮或者虎蹲炮,根本不看炮击情况。

夏军对于炮兵的要求之所以这么低,一来是因为西夏会开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二来是因为西夏愿意当炮兵的人实在太少了,毕竟,西夏的火炮可是时不时的就造成团灭,所以,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西夏人就没有愿意当炮兵的。

总之,先进的火器是需要工业基础支持才能保质保量的诞生的,西夏哪有这样的国力?

真正跟乾军交战之前,李仁孝君臣还有点脾气,觉得今日你大乾王朝对我西夏爱答不理,来日我西夏让你大乾王朝高攀不起。

可这一动上手,李仁孝君臣终于知道,为什么强如金国,在大乾王朝的大炮下,都没能挺住两年了。

老实说,也就是大乾王朝被当初赵宋王朝灭西夏不成反被西夏越打越强给唬住了,以及觉得赵宋王朝后期的横山战略肯定能立于不败之地,没有给西夏来一个孤注一掷,否则,西夏可能都撑不过三个月就被乾军给灭了。

打,肯定是打不了。

李仁孝君臣只能寄希望于李存的怜悯了。

可李仁孝先后向大乾王朝遣了九波使臣,全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

这李仁孝还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李存势必收复西夏的态度?

同时,在战场上,乾军不仅从横山地区向西夏合围,原来因一直在防御草原诸部从蒙古高原南下偷袭云地而没有动手的苏东和折可求,还以王德和折彦质为先锋自东西下攻击西夏,并一战就成功拿下西夏的银州,王德更是击败西夏大将副元帅李海干布。

紧接着,苏东和折可求大胆分兵,一个攻打西夏沙洲,另一个则拿下兀剌孩城以西的黑水城。

后来,折彦质又击败位于贺兰山的李海干布。

苏东率领其部主力一直到达浑垂山,彻底封死了西夏逃亡的路线。

另一方面,折可求率领折家军先后拿下甘州、沙州和肃州等要邑。

看着乾军的步步进迫,李仁孝君臣恐惧又无奈。

有人建议李仁孝逃去灵州避难。

有人建议李仁孝坚壁清野,然后跟乾军不死不休。

还有人建议李仁孝再派使臣去大乾王朝求和。

李仁孝在历史上虽然是一个明君,但他现在毕竟才十七岁,还只是一个没有完全成年的半大小子。

在这样进退无路的情况下,李仁孝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能得过且过。

没过多久,李仁孝就又收到了一个噩耗,夏州统军萧合达投降大乾王朝,吴玠成功占领应理、夏州等地,并决定围攻灵州。

李察哥得知这个消息,亲自带领援军协助抵抗乾军,但最后仍然失败,他本人更是战败被俘。

而后,乾军十分顺利地攻占积石州、西宁等地。

直到此时,西夏只剩最后一块领土——都城中兴府仍未失陷。

见此,李仁孝选择出城投降,西夏正式宣告灭亡,中断了整整一百年的陆地上的丝绸之路重新恢复。

李存得知这一捷报了之后,改西夏为宁夏和甘肃两路——甘州便是张掖,肃州即是酒泉,李存对外表示自己各取两州一个字才起得甘肃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李存懒得起名了,所以直接将后世的名字给照搬过来。

夺取西夏的都城中兴府以后,李存命刘锜率领十万人马在甘州驻守防御吐蕃、回鹘、来自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西蕃,任命吴璘在贺兰驻兵十万协防吐蕃、回鹘、来自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西蕃,王彦在灵州驻兵十万人,兴州兴庆府由吴玠率领二十万人为镇守,各部尽快平定两路的抵抗势力。

与此同时,李存任命陈遘为兴庆知府兼西北宣抚使全权负责宁夏、甘肃两路的治理工作,又任命詹度为张掖知府兼西北制置使、任命唐重为酒泉知府兼西北安抚使,两人作为陈遘的副手配合陈遘治理宁夏和甘肃两路。

大乾朝廷又选拔精干的官吏以及愿意投降大乾王朝的西夏汉人官吏以及汉人人才治理新收复的宁夏和甘肃两路。

西夏不同于辽、金两朝,甚至不同于高丽王朝,西夏境内自秦汉时起就一直是汉地,汉朝时,当时的朝廷移民洛阳以东的河南、山东七十万贫民到宁夏和甘肃两路。

而且,西夏这里一直都不是沦陷区,胡人并没有进入过。

——安史之乱时期,朔方郡和河西走廊都是大唐王朝的后方,唐肃宗继位于灵州,也说明这是汉人地区而不是胡人地盘,因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就在这里,本来就是防长城外的胡人的,而且,安史之乱时,朔方军保卫唐朝的贡献是数一数二的。

直到宋初,朔方军节度使和归义军节度使都还存在,尤其朔方郡,唐末宋初一直保存完好,人口没什么损失,甚至还打败了来犯的吐蕃。

党项人是跟随李继迁从陕北夏州迁移到朔方和河西走廊的,从迁移来到李元昊称帝也就三十多年,不可能屠杀光也没任何记载说党项人屠杀过境内汉人。

赵匡胤曾经下令迁走所有党项人到内地,也才迁走了四万人,后来李继迁反宋,被宋军俘获了两个部落才三千人。

之后李继迁跑到灵州攻打甘肃,集结所有四十四个党项部族,全民皆兵也才集结了一万三千多人。

按一个部族两千人来算,党项未建立西夏时最多也才十万人左右。

而朔方军在唐朝时就有六万七千人,再加上随军家属及平民,朔方郡人口应该有三十到四十万人。

甘肃的归义军统治下的汉人人口,在唐末时也有一百万。

换而言之,西夏的人口,本就以汉人人口占多,党项在西夏初期仅有十万人左右,就是发展到了现在,其实也就几十万人。

关键,西夏一百年前才从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分离出去,因此,就算是其中的党项人其汉化程度也比其他胡人高出很多。

关键的关键——

西夏自李元昊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蕃礼”与“汉礼”之争。

毅宗、惠宗两朝经常反复。

到李乾顺时期,“蕃礼”与“汉礼”之争斗得更加激烈。

而李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因此他决定在西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

所以,李乾顺掌权没多久,就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西夏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西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李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

李乾顺还挑选皇亲贵族子弟三百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汉学培养。

李乾顺更是对那些擅长汉学的士人给予特别的优待。

另外,李乾顺自己也喜欢附庸风雅,曾借大臣高守忠宅第后院生长灵芝,以为祥瑞,在百官朝贺之际,李乾顺作《灵芝歌》与诸大臣酬唱,并勒石志瑞。

甚至于,有的党项贵族大臣对李乾顺重视汉文化不满,讽刺李乾顺数典忘祖,李乾顺都不予采纳,一心将西夏汉化,以便巩固其统治。

到了李仁孝继位以后,西夏汉化得就更加彻底了。

李仁孝之所以刚一继位就立罔氏为皇后,只因罔氏聪慧知书,爱行汉礼,李仁孝在儒学上的建树,得到她不少帮助。

而李仁孝继位后的三把火之一就是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全民学习汉文化,接着李仁孝又在皇宫内建立小学(皇家学校),凡宗室子孙七岁至十五岁都可以入学,李仁孝和罔氏也常常前往调教训导汉文化。

后来,在李仁孝的主张之下,西夏摹仿中原制度,设立太学,李仁孝身为皇帝,亲临太学“释典礼”(也就是向先圣先师举行隆重的祭祀),并对教师、学生分别给予赏赐。

在建立太学的第二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李仁孝顶着战争的压力,还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的孔庙建得宏伟高大,如同皇宫一般。

由于李仁孝提倡文治,重视汉化,大量的西夏人才涌入庙堂之中,其中不乏卓越的学者,像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纂《夏国谱》的罗世昌,抗命不去金朝为叛臣的焦景颜,等等。

也就是说,经过李乾顺、李仁孝这两朝不留余力的引导,西夏汉化的程度甚至不在已经被大乾王朝治理了十五、六年的燕云地区之下了。

而且,西夏还培养出来了大量的精通汉文化的人才,并且其中一大半就是汉人。

治理有这样底子的宁夏和甘肃两路,对于大乾王朝来说,真是比治理东北地方和箕地容易太多了。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感谢李乾顺、李仁孝父子。

再鉴于李仁孝此人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这个时代都没有做过大恶,又是主动开城投降的,让大乾王朝顺利的得到了西夏这一百年的积累。

李存特意下旨,让押送李仁孝以及西夏皇室和宗室进京的人对李仁孝礼遇一些……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御女天下 分手旅行 三叶草 玄鉴仙族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男欢女爱 渔港春夜 肥水不流外人田 春满香夏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偷心龙爪手 后宫春春色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一剑斩破九重天 笑傲江湖之美人的天下 天骄战纪 民间风水师笔记 都市猎艳天师 四合院里的悠哉日子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隆庆中兴 抗战之开局让少帅下跪 汉末三国,开局我强占青州 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混在大唐的工科生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铁血强国 大明嫡长子 我的谍战岁月 明天下 清末之帝国崛起 抗日:大将之路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雷霆特工组 红楼之环兄弟 家园 一个人的抗日2 我是王富贵 
最近更新玄幻长生:从质子到无敌至尊 大唐齐王对外族太残暴了 荒野种地,把自己种成了护国将军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三国曹髦灭晋兴魏 荣耀鹰旗飘扬 大秦帝国之降生嬴氏宗族 军阀,抗战:纨绔子弟的崛起 回到原始搞科研 大乾世子爷 大唐: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宋宫十八朝演义 沈氏红颜 破晓之征晨曦 白话红楼梦:精编 重生我无敌 三国从成为唐周开始建立太平天国 坐断满江红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干宋 任鸟飞 - 干宋txt下载 - 干宋最新章节 - 干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