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神印王座 美漫地狱之主 九叔大弟子,功法百倍增幅 斗罗:有个链爱想跟你谈谈 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吞噬星空后传之起源大陆 神只领主时代 僵尸世界:我成了任老太爷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5章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下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请我写个序,以告来学的智者。我自己惭愧,过去曾经作一阐提,毁谤佛法。导致业障覆心,没办法开悟得证。很随喜他们的请求,希望一切人,对于佛法,都生起正信。才可以业障同消,而心光全都显发啊!

周易禅解,金陵已刻。孟子择乳,兵燹 (xiǎn ) 后失传。杨仁山居士求之东瀛,亦不可得,惜哉。

《周易禅解》,金陵刻经处已经刻印过了。《孟子择乳》,兵火战乱之后失传了。杨仁山居士在日本询求,也找不到,实在是可惜啊!法华入疏序

如来一代所说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无非随机施教,对病发药。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的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种种法门,无不是随众生根机而施设的教法,对病症而开出的良药。

及至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开迹显本,示本寿量。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治世语言,皆顺正法。即一切法,显示实相。即所迷心,示觉道体。

到了法华会上,开启权法,显示实法,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归于一佛乘。开启权迹,显示本有之法,示本来之不生不灭。一举手一低头,皆共成佛道。治世生活,日常语言,都顺于正法。于一切法,而显示真如实相。于这个迷妄之心,显示觉道本体。

凡一代时教之所以然,皆悉显阐赞导,彻了无疑。普令上中下根,悉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畅佛出世本怀。猗欤妙哉。故其义理深固幽远,不易测度。传至震旦,千余年来,注者虽多,唯天台智者为得其宗。

凡是一代时教的所以然,全都显明阐扬,赞叹化导,彻底没有一点疑惑。普令上、中、下根一切众生,全都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完全实现佛出世度众生的初衷。实在伟大奇妙啊!所以法华这部经的义理深邃,幽微广远,不容易测度。传到我国,一千多年来,注解的人虽然多,唯有天台智者大师,得到了其中的宗旨。

故以五重玄义,总释经题。以因缘,约教,本迹,观心,消释经文,名为文句。可谓无义不显,无机不被矣。

所以用五重玄义,总体解释经题。以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来解释经文,名为《法华文句》。可以说是没有义理不显明,没有根机不加被啊!

又以止观,发明行相。俾法华教行理三,彻底圆彰,了无余蕴。以故在昔依之而修者,得道如林。

又以《摩诃止观》,阐发显明修行之法。使得法华的教法、行持、义理三方面,彻底圆满彰显,没有一点隐藏。所以在过去,依着天台止观而修行的人,得证道果的非常多。

至唐而荆溪尊者,以三大部文理深邃,不便初机。乃于玄义,文句,止观,各撰注释。注文句者,名文句记。

到了唐朝,荆溪尊者,认为三大部的文字义理深邃,不方便初学的人。于是对《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分别撰述注释。注释《法华文句》的,名为《法华文句记》。

昔者经疏记三,悉皆各行。初学阅之,颇费心力。宋四明道威法师,撮取文句及记,揉而录于经文之下,名为入疏。俾学者不劳遍翻,即得明了,其利大矣。因兹流通中外。

过去,法华经文,智者大师的疏文、湛然大师的记文三部,全都是各自刊行。初学的人阅读起来,比较花费心力。宋朝四明的道威法师,撮取《法华文句》以及《法华文句记》,揉合而分别集录在法华经文之下,名为《法华入疏》。使得学习的人,不需要三本书周遍翻阅,就得以明了,这个利益很大啊!因此这部书流通中外。

元明以来,中国失传。清光绪末,式定大师,请得东洋宏教书院新印藏经,内有此书。因交金陵净戒寺灭尽师洋数百圆,令其刻板。

元、明朝以来,这部疏在中国失传了。清朝光绪末年,式定大师,请得东洋宏教书院新印的大藏经,里面有这部书。因此交给金陵净戒寺的灭尽师,几百圆洋元,令他加以刻板。

灭师分作二十卷,样本通皆写完校讫。只刻成六卷,而灭师谢世,因搁置数年。(光)于民国八年,因刻安士全书等,自普陀来维扬,方知其事。意欲续成,苦无财力。

灭尽师将《法华入疏》分作二十卷,样本全都写完校对完毕。只刻成六卷,而灭尽师就过世了,因此搁置了好几年。我在民国八年,因为刻印《安士全书》等事务,从普陀山来到扬州,才知道这个事。心中想要将这个事继续做成,苦于没有财力。

有张瑞曾居士者,宿植德本,笃信佛乘。颇伤世道人心,日趋日下。谓非如来大法,莫能挽回。故于戒杀放生之事,则实力奉行。于戒杀放生之文,则多方流通。以及种种劝善格言,皆不惜巨资,刊刻传布。唯欲同人,共推乾父坤母之心,各怀民胞物与之念。必期于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同登寿域,咸沐佛恩而后已。

有一位张瑞曾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法。颇为感伤世道人心,一天天趋下。认为如果不是如来大法,不能够挽回世道人心。所以对于戒杀放生的事情,就真实努力地奉行。对于戒杀放生的文章,就多方面的加以流通。以及种种的劝善格言,都不惜巨资,来刊刻传播流布。只是想要大家,共同推及天地父母之心,各自怀着人民万物与我同体之念。必期望,自己成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共同登上无量寿的领域,都能沐浴佛陀恩德而后已。

闻(光)至扬,频来见访。因以此告,企其成就。彼欣然允许,令(光)任其校对。奈其书传久,错讹甚多。初未详视,意谓灭师校过,当无大讹。及刻出再校,方知遗漏甚多。因按文句及记,为之改正。

听说我到了扬州,他多次来拜访。因以将这件事告诉他,希望他来成就。他于是欣然答应,让我来担任这部书的校对工作。怎奈这部书流传太久,错误很多。最初没有详细看,认为灭尽师校对过了,应当没有什么大错。等到刻印出来再校对,才知道遗漏的地方很多。因此按着《法华文句》以及《法华文句记》,加以改正。

其中每有字句不甚圆润,似欠似赘,而于大意无所妨碍者任之。以板已刻成,不便修治耳。

其中,每当有字句不是很圆润,似乎有缺欠或多余,而对于大意没有妨碍的地方,就随任未改。因为字板已经刻成了,不方便再来修改整治。

所愿阅是书者,各于自己一念心中,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则不负自己本具佛性。亦不负如来说经,智者造疏,荆溪述记,威师汇入,以及式定大师,瑞曾居士等流通也。刻既竣,遂叙其缘起云。

所祈愿的是,阅读这部书的人,各各在自己的一念心中,直下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不辜负自己本具的佛性。也不辜负如来演说《法华经》,智者大师造写《法华文句》,荆溪大师叙述《法华文句记》,道威法师分会汇入,以及式定大师,张瑞曾居士等人加以流通。刻印既然竣工,于是叙述其中的缘起。普贤行愿品疏钞撷( xi é)序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净土法门,它的广大无边。一切诸佛,以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从此而流出。一切菩萨,以及菩萨上求下化,称合真性所修之道,都从此而进入。所谓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夫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虽随机设教,种种不一。求其若圣若凡,上中下根,乃至逆恶之流,同于现生了生脱死,俯谢三界,高登九品者,唯净土一门为然也。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虽然随众生根机施设教法,有种种的不同。寻求这些法门中,(能让)不论圣者凡夫,上中下根,乃至五逆十恶之类的众生,共同在这一生中能了生脱死,俯谢三界,高登九品的,只有净土法门能够如此。

噫。如来大慈,普度众生。唯此一法,堪畅本怀。众生修行,冀出生死,唯此一法,决遂所愿。

如来大慈,普度一切众生。唯有这个净土法门,堪能畅达本怀。众生修行,希望出离生死,唯有这个净土法门,决定满足所愿。

法门广大,利益宏深。固宜一切佛子,悉皆奉行。何近见愚夫愚妇,率多竭诚归命。而通宗通教之士,反漠然置之,若不闻知者然。其故何在。

净土法门广大,利益宏大深远。固然应该是一切佛子,全都来奉行。为什么最近见到愚夫愚妇,大多竭尽诚心归命受持。而通达禅宗教下的人,反而漠然置之,好像没有听到,不知道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

以研教者按常途教理以论断证,不信有带业往生之事。矜常处生死以度众生,不愿为速出生死之人。不知坯器未烧,经雨即化。烦惑未断,转生即迷。自利尚难,焉能利他。

因为研究教下的人,按照常规教理来讨论断惑证真,不相信有带业往生的事情。自夸要常处于生死轮回中来度脱众生,不愿意成为速出生死轮回的人。他不知道泥坯之器没有经过烧练,一经下雨就会融化。烦恼惑业没有断尽,一转生就会迷失。利益自己尚且很难,哪能利益他人呢?

此皆不谅己德,以博地凡夫,稍具慧性,便以法身大士之作略自拟,以致一误永误也。

这都是不体察自己的德行,以博地凡夫,稍稍具有一点慧性,就以法身大士的作为来自我比拟,导致一耽误而永远耽误啊!

参宗者专主参究,以期明心见性。不知其机稍劣,不能明心见性者多多也。即使已得明心见性,而惑业未断,仍旧轮回生死,不能出离者,又多多也。五祖戒,草堂清,海印信,真如喆等,乃其确证。

参究禅宗的人专门主张参究自心,以期望明心见性。不知道根机稍稍低劣,不能够明心见性的人太多了。即使已经得到明心见性,而烦恼惑业没有断除,仍旧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的,又太多了。五祖师戒禅师,草堂清禅师,海印信禅师,真如喆禅师等人,就是确实的证明。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夫人之处世,大而创业垂统,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众人之力,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

唉!生死实在是太大的一件事,怎么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呢?又或者自力果真超过佛力吗?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大到创业统领国家,小到一件衣服一餐饮食,没有不依仗众人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至于了生死的大事,则虽然有佛力都不肯倚仗。想要显示自己杰出的作为,恐怕堕入愚昧之人的境界格局。这个志向可以说是很大啊!可惜却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大。

不观华严一经,王于三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界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说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不看看《华严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之王。是释迦如来初成正觉,为界外四十一位阶的法身大士,所演说的一生成佛之法。其一生成佛的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夫善财所证,已得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所谓等觉菩萨也。等觉去佛,特一间耳,尚须回向往生。举华藏世界海诸菩萨,同禀此教,同修此法。岂今之通宗通教者,其根性之利,证入之深,悉能超过此等菩萨乎。

善财童子所证,已经和普贤菩萨等同,与诸佛等同,就已经是一位等觉菩萨了。等觉菩萨距离佛果就差一点点了,尚且必须回向往生西方。并劝化华藏世界海诸位大菩萨们,一同禀持这种教化,一同修持这种法门。难道当今这些所谓通宗通教的人,他们根性的锐利程度,及证入实相的深度,能够超越这些大菩萨们吗?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岂此诸经论,皆不足遵依。此诸圣贤,皆愚夫愚妇耶。一言以蔽之,曰,业深障重,未应解脱。故致日用不知,习矣不察而已。

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极乐。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西方。难道这些经论都不足以遵行依从,这些圣贤之人都是愚夫愚妇吗?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人就是:业深障重,不应该得到解脱,以至于日日应用觉性却不知晓,习气养成便觉察不到了啊。

普贤行愿品者,即八十卷华严经,末后之入法界品,善财遍参五十三员知识,至普贤所,承普贤开示,及威神之力,即证等觉。

《普贤行愿品》,就是八十卷《华严经》,最后的入法界品,善财童子遍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到了普贤菩萨那里,承普贤菩萨开示,以及菩萨的威神之力,即刻证得了等觉位。

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清凉国师特着疏钞,以大宏其道。至德宗贞元间,南印度乌茶国王,方贡普贤行愿品之梵本全文,译成四十卷。

普贤菩萨于是为他说偈颂,称赞如来的胜妙功德。因为经文传来没有完整究尽,所以没有结文而卷终。清凉国师特别撰写《华严经疏》,来广大宏扬这部经。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南印度的乌茶国王,方才贡献《普贤行愿品》的梵本全文,译成四十卷。

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经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第四十一卷,乃现所流通之普贤行愿品也。时清凉亦预译场,极为赞扬,奉命撰疏。

前面的三十九卷,就是八十华严经的入法界品,而经文义理更加详尽。第四十这一卷,就是现在流通的《普贤行愿品》。当时清凉国师也参预了译经场,极为赞扬,奉命撰写注疏。

四十卷之全疏,中国久已失传。幸东洋藏中,尚有其书。北京刻经处,专刻古德佚书,不久当可流通也。此一卷经,又复重为别行疏,以备乐简略,及修净土者之研穷。

四十卷的完整全疏,中国已失传很久了。幸而在日本的藏经中,尚且还有这本书。北京刻经处,专门刻印古德佚失的论书,不久应当可以流通了。清凉国师对这一卷《行愿品》,又再另外重新写有《普贤行愿品疏》,以备喜欢简略,以及修习净土的人研究。

其徒圭峰,为之造钞,固已中外流通矣。但以文富义繁,不便初机。范古农居士,以世以净土三经并行愿品一卷,为净土四经。三经注者颇多,不妨随机取阅。

他的徒弟圭峰宗密大师,为这部疏造写钞文,固然已经在中外流通了。但因为文句富瞻,义理繁广,不便初学之人。范古农居士,因世人将净土三经以及行愿品一卷,当作净土四经。净土三经的注疏较多,不妨随各自的根机取来阅读。

此经唯有疏钞,虽发挥尽致,而初机每多茫然。遂即疏钞,撷其要义,刊板流通。文虽简略,义仍具足,可谓观机逗教。

而《行愿品》的注解就只有《普贤行愿品疏钞》,虽然发挥到究尽极致,而初学的人大多茫然不知所以。于是在《普贤行愿品疏钞》中,摘录其中的要义,来刊板流通。文词虽然简略,义理仍然具足,可说是观机逗教。

有益法门,殊非浅鲜。学者果能先阅撷本,后读全文,不但清凉宏赞之心,可以悉知。而普贤劝发,如来出世之心,亦可以悉知矣。

对于佛法教门的利益,实在不小。学习的人果真能够先阅读摘录本,后阅读全文,不但清凉国师宏阐赞扬这部经的心,可以全知。而普贤菩萨劝发善财及华藏海众,以及如来出世之心,也都可以全部知道了啊!

敢请通宗通教之士,共随华藏海会诸菩萨,及诸愚夫愚妇之班,一致进行,同往西方。庶可不孤佛化,不负己灵也已。

大胆地请通达禅宗教下的人士,共同随从华藏海会诸位菩萨,以及一切愚夫愚妇人等,一致前进同行,同往西方。才可以不辜负佛陀的教化,不辜负自己的性灵啊!金刚经次诂(gu)序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事理圆融。行起解绝,直趣觉海。一切菩萨,依此而修因。三世诸佛,依此而证果。

《金刚经》,就着有为法来谈空性,不堕入顽空这一边。就着空性来谈论有为法,不堕入实有这一边。空法有法,两方面都泯灭,真谛俗谛,不是二个。众生与佛陀一致,事相与实理圆融。行持生起,义解断绝,直接趣入觉性大海。一切菩萨,依此而修因。三世诸佛,依此而证果。

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实菩萨上宏下化之准绳。示如如之本体,机理双契。证空空之三昧,解行俱圆。妙而又妙,玄之又玄。猗欤懿哉,何可得而思议也已。

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纲要,菩萨上宏下化的准绳。显示如如不动的本体,根机与佛理双双契合。证得空空般若的三昧,义解行持全都圆满。妙而又妙,玄之又玄。实在是美好玄妙啊!怎么可以思议所得呢?

世多不察,谓为空宗,其孤负佛恩也甚矣。夫度尽一切众生,不见能度所度之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至六度,及与万行。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无所住而生心。虽说法而无法可说。虽成佛而无菩提可得。

世人大多不觉察,认作是空宗,这实在是辜负佛恩很深啊。度尽一切众生,不见能度所度之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至于修六度万行。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无所住而生心。虽说法而无法可说。虽成佛而无菩提可得。

是则云腾行海,波涌度门。乃称性缘起之道,行所无事。以故内不见有能度之我,外不见有所度之人与众生,中不见有所证之无余涅盘之寿者相。

于是,云彩奔腾于六度万行的大海,波涛奔涌于六度万行的大门。这是称合真性的缘起大道,行持而无事可得。所以内不见有能度的我相,外不见有所度的人相与众生相,中不见有所证无余涅盘的寿者相。

自他见亡,凡圣情尽。三轮体空,一道清净。如如不动实相妙理,彻底圆彰。故得福德等彼十方虚空也。

自他的执见灭亡,凡圣的情见穷尽。三轮体空,一道清净。如如不动的实相妙理,彻底圆满彰显。所以得到的福德等同那十方虚空啊!

至于受持此经,为他人说。虽四句三句二句一句,其福胜彼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布施,及无量百千万亿劫,日日三时,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

至于受持这部经,为他人演说。虽然只有四句、三句、二句、一句,此福德胜过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布施,以及无量百千万亿劫,每天早晚三时,以恒河沙数齐等的身命布施的福德。

良以一切诸佛,及诸佛无上觉道之法,皆从此经出故。故说法者,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并以庄严一切众生。此其自行化他真实功德,名之为空,岂有当哉。是故随说此经,虽止四三二一句等,而一切天人,皆应如佛塔庙而供养之。

实在因为一切诸佛,以及诸佛无上觉道之法,都从此经流出的缘故。所以说法的人,就是以佛陀的庄严而自庄严,并以此庄严一切众生。这个自己修行,教化他人的真实功德,名为空无,这岂是“有”可以相比的呢?所以随演说这部经,虽然只有四、三、二、一句等,而一切天人,都应当如佛塔庙一样的来供养。

以持经之人,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故能转最重之后报,作最轻之现报,而复当得菩提也。以自行化他,心不住相。则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直下与菩提涅盘,混而为一。如水投水,似空合空。虽有圣智,莫能分别也。

因为受持这部经的人,心与道相合,心与佛相合。所以能够转化最重的后世恶果,成为最轻的现世果报,而又应当得证菩提啊!因为自行化他,心不住相。就以如如不动的般若智,契入如如不动的真谛理。直下与菩提涅般,混合而成为一体。如同水投入水中,空合于空。虽然有圣人的智慧,不能分别啊!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悉以此智照了而修。则水到渠成,云开月露,一尘不立,万德圆彰矣。

如来一代所说的法门,都是以这个般若之智,觉照明了而修习。那么水到渠成,云开月露,一尘不立,万德圆彰啊!

马通白居士者,宿植德本,笃信佛乘。品行清高,着述宏富。实当代之文宗,具超格之学识。

马通白居士,宿植德本,笃信佛法。品行清高,着述非常多。实在是当代的文学大家,具有超凡的学问见识。

然以志树儒宗,未暇殚精内典。迨岁周华甲,以沧桑迭迁,悟身世无常,遂屏除一切,专阅佛经。始知如来所说,皆示吾心。而本有衣珠,几致忘却。庆幸之极,转为悲感。

然而因为志向在于树立儒宗,没有空闲研究佛典。等到了六十花甲之年,因为世事沧桑变迁,觉悟到自身世间的无常,于是屏除一切外务,专心阅读佛经。才知道如来所说,都是开示我们的心性。而我们本有的衣里明珠,几乎都忘记了。庆幸到极点,转而悲伤感叹。

后阅此经,心华顿发,因随所见,注为次诂。浑融之文,以章段显之。玄妙之义,以平实明之。契理契机,彻上彻下。固初机之良导,实入佛之要门。

后来阅读到这部经,心中般若之花顿然显发,因此随自己所见,写下了《金刚经次诂》的注释。浑然圆融的经文,用一章一段来显扬。玄奥微妙的义理,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阐明。上契佛理,下契众机,贯通上下。实在是初学之人的良导,进入佛法的要门。

诸门人欲为刊板,永用流通。庶通方儒士,悉皆景仰而效法焉。其为利益,唯佛能知。勉抒愚怀,用为序引。

诸位门人想要加以刊板,来永久流通。使得通达诸方的儒人学士,全都景仰而来效法。这个利益,唯佛能知。勉强抒发我的心意,用来作为序文。金刚经线说铸板流通序

此一卷经。人人具足,个个不无。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不知返观内照,致使不能亲得受用耳。

这一卷经。人人具足,个个都有。但是由于迷惑真心,追逐妄尘,背离觉性,合于六尘,不知道返观向内觉照,致使不能亲自得到受用罢了。

故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华严经· 如来出现品》中说,如来成正觉之时,感叹说:“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此经由须菩提见佛威仪,叹为稀有世尊,善护念付嘱诸菩萨。欲令护念付嘱之法,大明于世。故问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此二句,乃护念付嘱之要旨也。

这部经是由于须菩提看见佛的威仪,赞叹说:“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想要令如来护念付嘱诸菩萨的法门,大大显明于世。所以请问菩萨发无上菩提心,应如何安住,如何降伏自己的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这二句,就是护念付嘱的重要义旨。

而如来以所有一切九类众生,悉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不见众生得灭度相,答其降伏。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答其应住。又谓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而如来以“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来回答“ 降伏其心” 。是以“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来回答“ 云何应住。” 又说“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且深叹其不住相布施之福德,与十方虚空,同一不可思量。何以度尽一切众生,而曰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以无余涅盘,即众生本具性体。由迷背不知,初非有失。菩萨为指示之,令其了知衣里之珠,项上之头。既了知已,岂复有得。

而且深叹不住相布施的福德,与十方虚空,同样的不可思量。为什么“ 度尽一切众生” ,而说“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呢?因为无余涅盘,就是众生本具的性体。由于迷惑背离而不自知,最初并没有失掉。菩萨为众生指示出来,令他们了知衣里的宝珠,项上的人头。既然了知以后,哪里又有得到。

不过众生自性自度,岂有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入无余涅盘之寿者相哉。四相既无,则三轮体空,一道清净矣。

只不过是众生的自性自度,哪有能度的我相,所度的人相与众生相,以及所入无余涅盘的寿者相呢?四相既然没有,那么三轮体空,一道清净啊!

由其三轮体空一道清净。故万行云兴,心无所住。虽复万行云兴,实则一法不立。凡所见情与无情,同一实相。故得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而楞严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是其证。

由于三轮体空,一道清净。所以六度万行如云兴起,心中无所住着。虽然是六度万行如云兴起,实际是一法不立。凡所见有情众生与无情器界,是同一个实相。所以就有: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而《楞严经》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明证。

是知如来智慧德相,本自具足,无欠无余。但以迷背之故,无端幻起妄想执着,致智慧德相隐而不现。若肯穷究此妄想执着之所从来处,则弥空云雾,彻底消灭。本有天日,全体显现矣。

由此可见,如来智慧德相,本自具足,没有欠缺,没有多余。只是因为迷惑背离的缘故,无端幻妄生起妄想执着,导致智慧德相隐没而不显现。如果肯努力追究这个妄想执着的来由之处,那么弥漫虚空的云雾,就彻底消灭了。本有的性天慧日,就全体显现了。

云雾封时,天日亦不曾失。云雾散时,天日又岂是得。度尽一切众生,不见一众生得度者,此之谓也。其能见此理以行此行者,以无所住而生心,悉见诸相非相也。

云雾封锁的时候,性天慧日也不曾失去。云雾消散的时候,性天慧日又怎会是得到呢?度尽一切众生,不见有一众生得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来行持般若之行的人,就是以无所住而生心,悉见诸相非相啊!

如是之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三句二句一句,为人演说。其福德虽满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尚不能及。以一句染神,永为道种。住相布施,报在人天故也。

这样不住相的人,受持这部经,乃至四句、三句、二句、一句,为他人演说。这个福德虽然用充满大千世界七宝来布施,尚且还比不上。因为一句经文染入神识,永远成为成道的种子。而住于外相来布施(如布施七宝),果报仅在人天的缘故。

以故说是经处,即为塔庙。经所在处,即三宝具足。故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也。以说者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以如如智,契如如理。

所以演说这部经的地方,就是佛塔寺庙。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三宝具足。所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啊!因为演说的人,能够不取着外相,如如不动。以如如之智,契入如如之理。

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终日说而实未尝说,即杜默不说亦未尝不说。以其人行住坐卧,周旋俯仰。着衣吃饭,扬拳竖指。无不是不生不灭无余涅盘,无住心之全体大用。

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每天说而实际上没有说,就是杜口默然不说,也不是不说。因为这个人行住坐卧,来往举止。穿衣吃饭,举拳竖指。都是不生不灭的无余涅盘,无住心的全体大用。

劫外田地,故乡风月。任人自得,有谁阻止。以故卖柴翁闻一句,即得嗣祖传灯,腾辉宇宙。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则受持之人,宜何如发大菩提心,宜何如生无所住心也。

劫外田地,故乡风月。任人自得,有谁阻止。所以慧能大师听到一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得以嗣承祖位,传续慧灯,腾跃光辉于宇宙。他既是大丈夫,我也是,不应该自我轻视而退缩自屈。那么受持此经的人,何不发起大菩提心,何不生起无所住心呢?

清道光末,有无住老人陈柱者。宿有慧根,弱冠即诵此经。至七旬外,广阅诸注。折衷其义而为线说。以不住相一线,直贯到底。其语句颇平实显豁,有益初机。

清朝道光末年,有一位无住老人陈柱。宿有慧根,二十岁就诵习这部经。到了七十岁,广泛阅读诸家的注解。折中调合其中的义理而编为《金刚经线说》。以“ 不住相” 这一条线,从开头一直贯到结尾。其中的语句比较平实显明,有利益于初学之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分手旅行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福艳之都市后宫 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 田野花香 无限群芳谱 重生:从拒绝校花表白开始 笑傲江湖之美人的天下 天骄战纪 女子私密会所 美人沟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名门艳旅 都市艳遇指南 绝命诱惑 女配画风不对 正气寻妇录 官场桃花运 全职法师之我是莫凡他姐 
经典收藏侠气逼人 女装大佬的V家日常 女尊:反派从提升颜值开始洗白 江山美人志 九叔世界:我吃鬼怪就能变强 多子多福,我的子嗣都是仙灵根 高天之上 道诡异仙 被神兽团宠后我成了大佬 我有一座天空岛 魔堕成宅 无限合成:从斗罗开始无敌 在黑暗文世界传播克苏鲁 领主空间:我的队友全开挂 我家娘子竟是狐妖 怪客心刃 王后来自异时空 七星斩神诀 最牛皇帝系统 穿越之捡漏修仙 
最近更新请归 嫌我是废体悔婚,我把替嫁娇妻调教成女帝! 镇妖百年被驱逐,我离开了你们哭什么 我有一鼎,可镇乾坤! 战神云飞扬:为护妻女,宁负天下 变身:魔女小姐才不要被宿命摆布 僵尸世界:走上成仙路 仙魔情动山河乱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人到晚年,绝美魔女拿我当炉鼎! 战,天帝 我有系统,你们谁能打得过 青云双少:逆世修仙 异界:开局网购技能,买下兽耳娘 绑定女帝,她修炼我变强! 无敌摆烂仙 位面争霸之黑山羊繁育父神 封神后传之佛道之争 我到底是谁之我的日常 从长生功开始修仙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