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首页 >> 海上升明帝 >> 海上升明帝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艳旅 百炼飞升录 武炼巅峰 抗战之红色警戒 抗日之铁血使命 天唐锦绣 十倍吕布战力,我在大秦称人皇 卫国大军阀 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 色后戏冷皇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 海上升明帝全文阅读 - 海上升明帝txt下载 - 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60章 太监不得干政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一开始,其实也是严格限制太监的。

朱元璋在宫中立了一块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朱元璋时代也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更没太监统兵、监军之事,甚至不许太监读书。

重用宦官从靖难的朱棣起,他不仅解除太监不许干政这条限制,还建立内书堂挑选聪明小太监去读书学习。

从朱棣起,明朝太监们权力越来越大,东厂、司礼监、御马监,腾骧四卫,提督京营,南京守备,九边镇守,甚至征收税赋等等,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最后他们还掌握了批红之权,甚至一度能凌驾于内阁之上。

内阁票拟,还得由他们处置。

所以明朝出现了那么多大太监,什么九千岁之类的。

朱以海自然也是深知明朝太监乱象的,但他起兵之初,却还是重用刘朝等人,归根结底这些人是他的家奴私人,是最值得依赖的。所以当时关键时候,重用他们。

不过如今一切走上正轨,朱以海不仅得到了文官士大夫集团的拥护,也一手建立起了一支全新的武勋军人集团,可以互相平衡,所以已经不需要再过多放权给太监,不需要再用太监来平衡内阁、平衡文官集团了。

有些事情,该做就做,免的遗害子孙。

“即日起,废除十二监四司八局。”

“新设殿中监、内侍监、少府监三监,殿中监掌皇帝生活诸事,统尚食、尚药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

内侍监则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宫廷饮食起居等事务,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少府监则负责采买制造,皇家手工业、皇庄皇店,皇帝里三库、内十库等。下设织染局、织造局、兵工局等。”

朱以海直接就废除十二监四司八局,而改以殿中、内侍、少府三监,各有分工,分工明确。

很明显,仅看官署名就知道,皇帝是个汉唐粉,唐朝就有内侍省、殿中省、秘书省这内三省,也有少府监。

这些职掌来看,也是要让宦官们恢复普通的近侍职责,而不是再让他们成为内朝,不让他们参与朝廷政治大权。

殿中监就管皇帝生活起居,主要管皇宫前朝的事,除了六局外,还将设立内奏事处。

以后不允许宦官直接跟外朝接触,不许直接与大臣、将领们交往。

就连外面的奏章等,都要在外面设个外奏事处,隶属通政司,所有题本等通过内阁票拟后,先由外奏事处在宫门交接给内奏事处的太监,点对点交接。

皇帝朱批处置后,也由内奏事处交给外奏事处。

将殿中监的太监们限制在宫中前朝。

而内侍监的太监们,权力更弱了,他们就只是负责后宫的洒扫、宫门看守等,主要负责妃嫔们起居等等,被限制的后宫。

少府监,其实就是之前朱以海新设的内务府,现在改名为少府监,他们管的是宫外事务,皇家的手工业、内库,以及采买等,都由他们负责。

殿中省设内奏事处,仅保留东厂,御马监以前提督京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边关镇守太监,各镇监军等情况将不再有。

更没有了批红权,他们现在连紫袍都没资格穿了,别说像以前一样随意穿蟒袍,更没资格跟内阁大学士们对坐议政。

数量上将大量裁减,以前几万人,以后殿中、内侍两监,将限制几百人,少府监也将以宦官和士人兼用,减少太监数量。

能不用太监的就不用。

以前太监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代行天子之权,不管是批红,还是提督京营等等,明朝宦官的坐大,其实都是皇帝有意为之,用之来限制权力膨胀的文官集团。

但对朱以海来说,他已经不需要用太监来平衡文官了,因为他自己既有决策能力,更还有个新兴的武人集团。

他们就能非常好的平衡了,哪还用的着太监呢。

太监虽然忠心,但毕竟有许多天然缺陷,明朝太监制度下产出的种种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既然这路不对,肯定就得改,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皇爷圣明,高瞻远瞩,奴婢坚决拥护!”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朝跪下高声拥护,这件事情朱以海之前已经跟他沟通过了,他是个忠心的奴婢,没有什么权力的野心,是完全支持的。

庞天寿、李国辅等大太监倒是不太舍得放权,可太监就是依附于皇权的,哪怕如刘瑾、魏忠贤这等九千岁,皇帝说除也是能够立马除掉的。

这是他们天然短板弱势之处,没有半点能跟皇帝抗衡的资本,也是明朝太监虽然名头挺响,但实际上远不如汉朝、唐朝太监的原因。

汉唐的太监,那可是真正能够行废立之事的,汉唐太监最大的资本,就是掌握的禁军多,尤其是唐朝太监,在晚唐时,朝廷真正能打的禁军,都在太监们手里。

别说废立,甚至杀皇帝,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宋之普是首辅,也是总理大臣。

既有票拟之权,也参预军国重务,他更是皇帝的绝对心腹。

内阁其实也早就有所改变了,内阁其实现在只管着一般的朝廷政务,重大军国重务,一般都是在总理处会议上由皇帝说了算的,总理大臣却也并不是取代内阁,他们只是临时兼职,相当于皇帝参谋。

内阁被削权,体现在好几个方面。

比如皇帝规定,谏院、都察院的弹劾奏章是不用经过内阁,就可以直接呈递宫门的。后来又加了一条,紧急军国大事,也无需按程序经通政司、内阁,而是直递宫门。

再后来,皇帝又废除了官员们上奏私事的奏本,只保留官员奏公事的题本。但是,却又授予了不少官员们上密折之权,这些官员的密折也都是直接封呈皇帝面前亲览,任何人都看不到。

甚至只允许密折之人自己写,不许找师爷代笔,更不许跟其它官员们商议。

从公事到私事,随便说。

以前不论公私事情,京官也好地方官好罢,甚至科道言官的题本、奏本,那都要经过内阁的。

可现在许多都绕过内阁,而朝廷权力重要体现,其实就是通过这些公文报告来发挥的。

再加上皇帝现在亲政决策,在总理处会议上,经常都是直接让总理处的大学士们御前拟票,都是奉旨拟票,自然失去了很大的自主性和决策权。

当然,皇帝也没废除内阁的意思,但权力确实下降了,他们现在主要就是负责日常政务,重大决策已经都在总理处,都在皇帝一人之手了。

不过宋之普这首辅,却对此并不反对,甚至一直都很拥护赞成皇帝,之前内阁里想搞事情的方逢年、陈盟等,就被朱以海给收拾了。

所以后来也没有人再有这种胆子和念头。

现在皇帝再正式把司礼监等废除,收回批红之权,他觉得没问题。

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

“那就请首辅票拟吧!”

直接就让宋之普开始把这事票拟,然后廷寄公布推行。

原本还炽手可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甚至还提督东厂,如今却一下子降成了正四品的殿中监太监,只能穿绯袍,但刘朝却丝毫不在意。

他一个没卵子的,穿什么颜色的官袍,当几品官,也还是皇帝的奴才,所以在乎那些身外之事做什么呢?

“刘朝,你兼任内奏事处太监,庞天寿和李国辅为殿中监少监,李国辅兼提督东厂。”

原先庞天寿和李国辅两人,都还不止一次上奏天子,希望能够恢复腾骧四卫,重建一支两万人的养马部队,其实就是太监直接统领的内禁军。

朱以海一直都没答应。

现在更是直接连他们提督京营,监军各镇的资格也剥夺了。

恢复太监们的本来职事,全面从朝廷政治中枢退出来。

此举,得到宋之普、徐石麒这些大臣们的坚决支持,连刘宗周刘大炮,都激动的给皇帝说了一通圣明的好话。

洪承畴、钱谦益更是马屁连连,连郑芝龙都想了一堆词来拍马屁。

朱以海也只是一笑而过。

这事情他谋划许久了。

这事跟崇祯继位初搞倒魏忠贤后清理太监不同,崇祯当时没根基,先对太监动手,动手后又没有接替的力量来支持他,所以结果便是魏党倒下后,东林党势力更甚,朝政反而更加败坏了。

最后不得不又重新重用宦官,反反复复。

而朱以海动手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有了充足的条件。

二十万精锐御营京营,就是皇帝最大的依仗。

当然,朱以海虽然主动废十二监四司八局,但新置的三监,其实也还保留了不少权力,特别是这个少府监,皇家手工业、皇庄皇店,甚至皇家内库里库,可都还牢牢捏在手里。

就算天子,也得有小金库,还得充实,不能指望着从国库太仓里拿银子,那既会扰乱秩序,也容易被大臣们攻击。

哪如自己好好培养一些摇钱树,弄个小金库自在呢?

自己有钱,不需要找朝廷伸手要钱,甚至还能经常用内库钱赏赐大臣、将士等,那才有底气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春满香夏 渔港春夜 御女天下 明星潜规则之皇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男欢女爱 肥水不流外人田 都市偷心龙爪手 瑜伽老师花样多 wtw1974 三叶草 猎艳谱群芳 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魔艳武林后宫传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钢铁森林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狂飙:开局润大嫂,杀安欣 林昆楚静瑶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抗战之开局让少帅下跪 汉末三国,开局我强占青州 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混在大唐的工科生 穿越谍战,我的代号是财神 铁血强国 开局南洋一小国,吊打列强! 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红楼翻云覆雨 苟在边疆当藩王 大唐第一庄 权臣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南明崛起 杀戮成神,从北境边陲开始 一代奸相 我的帝国无双 我是王富贵 修真之龙魂 
最近更新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 最毒七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一穿就成绝世高手 我只想当废物王爷,你偏来惹我? 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尘埃山 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国投敌 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 原始大陆漂流记 耶稣基督后期教之传奇 国运:华夏养士五千载 三国之龙逆天下 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头 战国:无限小米粥,我成千古一帝了? 三国:开局投董卓完成先帝遗愿 穿越大唐风云 重生三国,家兄孟德 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 海上升明帝txt下载 - 海上升明帝最新章节 - 海上升明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